電影《巴比龍》觀看后感受
亨利,一個出生在法國的不羈少年查理葉,身上滿是紋身,因為蝴蝶紋在最醒目的胸前,人們給巴比龍起綽號。
亨利查理葉(法:HenriCharri╮e,2011年11月16日至7月29日,法國作家有一部關于他在法屬圭亞那流放地被監禁和逃獄的小說《巴比龍》。
巴比龍于12月16日上映,但亨利同年上映查理葉去世,看不到電影上映。
巴比龍翻拍版于年8月24日在美國上映,于年7月2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說到巴比龍,很多人會比較肖申克的救贖。《巴比龍》比精心設計的《肖申克的救贖》更簡單、更純粹。它比肖申克更接近生活。
看電影海報簡介:想飛的心,永不死。這部電影講述了三次越獄,但小說遠不止三次。
巴比龍和路易斯在監獄里的經歷一次又一次地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電影的最后一個惡魔島,路易斯選擇留下來。他說他現在屬于這里。也許是因為他殺了另一個越獄的同伴。他在懺悔,也許是因為他不在乎(他的妻子用他的錢跟著他的律師),在惡魔島,他可以畫畫。現在繪畫是他唯一的食物,也許這次我不想拖累巴比龍。
每次主人公越獄,都會牽動我的心,殘忍,壓抑,甚至帶著一絲絕望。每次越獄,腦袋都能回憶起監獄長的話。
如果你想越獄,你在叢林中遇到的最好的事情就是饑餓,或者你可以選擇大海。我向你保證鯊魚餓了。如果你第一次嘗試后還活著,你將被囚禁兩年,第二次是五年,然后是惡魔島上的無期監禁。當然,如果你在逃跑時殺人,你會被送到斷頭臺。
我發現了一篇關于電影故事背景的文章,可以看到:
與肖申克的救贖相媲美!真實事件改編,歷史上最具爭議的越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