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是多少年?
而立之年是30歲。
一般來說,一個人應該有獨立的個性和思想。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用這個詞來指一個人的自力更生和應該結婚的年齡。現在它已經成為一個人30歲的代表。
出自:《論語為政》子說:“我十有五,志于學習,三十而立,四十而不迷茫。”
翻譯: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可以自立于世(學有成)。;四十歲不能被外界的事物迷惑。
孔子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不斷提高。就思想境界而言,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15-40歲是學習和理解階段;50-60歲是安定下來的階段,即不受外部環境影響的階段;70歲是主觀意識和生活規則的融合階段,道德修養達到最高水平。
由此可見,30歲是指被動接受學習階段的主觀認知,獲得知識,是學習成功的時候,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觀點,是40歲的唯一途徑,也是第一階段成熟的轉折點。
而立之年是多少年?
立之年是30歲。立之年出自春秋時期孔子的《論語政治》,是指30歲的人,說男人30歲是立之年,30歲就要結婚創業,獨立生活。
孔子當時說這句話的場景是,他帶領弟子們周游世界后,屢屢碰壁。當他和弟子們在蔡國閑居時,他感嘆自己的經歷說,他從30歲開始發揚道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實現目標。雖然孔子說這些話恰逢碰壁,但孔子的人生規劃被歷代人視為榜樣。
年齡稱謂:三十歲最精辟人生短句。
1、舞勺:男子13歲。古代13歲男孩學習的一種文舞。女人而立之年是什么意思。
2、豆蔻:13~14歲的女性。
3、及夾:指女子15歲。二十不惑,三十而立,四十什么。
4、待年:指女性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5、弱冠:指男子20歲。
6、而立:指30歲。稱30歲為而立之年。
7、不惑:指4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