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elinsizy.cn/wp-content/uploads/2023/02/%E8%BD%AF%E6%96%87%E4%BB%B7%E6%A0%BC.png)
墓志銘的“墓”是墳墓的意思,墓志銘的“志”是記敘、記錄、記載的意思,墓志銘的“銘”是歌詠、吟念、唱和的意思。
用一塊石板,將逝者的生平、德操、功業、貢獻等刻在上面,然后用詩體韻文或賦體文或駢體文等進行唱和褒揚。
這個前面的記敘部分叫志文,后面的唱和部分叫銘文,將這塊石板隨棺埋在墳墓里,合起來就叫墓志銘。
根據古法喪禮規范文本《儀禮》《朱子家禮》的輯錄,喪禮有兩個重要環節,一是治葬,二是下葬。
治葬包括治棺、造明器、刻志石等,下葬包括下棺、葬明器、下志石等。
所謂刻志石,就是刻志文和銘文,所謂下志石就是將刻有志文和銘文的石碑埋到墳墓里。墓志銘的史料價值文化價值巨大,是歷史考古、歷史研究和文化研究的重要證物。
如永泰公主墓志銘就記錄了武則天時期許多從正史無法獲取的事件和情況。
喜歡書法的人士都知道,王羲之就是中國書法的神,寫大字一開始要臨摹顏體、歐體、柳體等,那么,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還有王羲之等這些大家學習臨摹誰的字呢?
是漢隸。漢隸的樣板代表作品是《曹全碑》,曹全碑就是曹全這個人墳墓里的志石,正面就是曹全的志文,背面是款,即曹全的墓志。
墓志銘與祭文是兩碼事。墓志銘是標識逝者的,而祭文是祭奠逝者的,功能作用都不一樣。
祭祀活動中,在特定的祭祀儀式上,請有功名有地位的人制作和誦讀祭文,以表達對逝者的追悼和念懷,這是祭文的一般操作。
現時生活中,因為按政府規定不準獨立建墳,喪事刻志石和下志石基本絕跡了,隨之而興起的是立碑。
立碑正面刻逝者名諱和立碑人款,背面刻逝者生平,也有在背面作詩體韻文的。明顯受到墓志銘的影響。在新的社會形態和生活條件下,算是一種發展演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