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戰爭大的歷史背景是,1951年印度軍隊越過傳統習慣線,侵占了“麥克馬洪線”以南9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

此后,印軍侵占了東段、中段和西段的多個地區。1959年西藏平叛后,印度公開向中國提出將12萬多平方公里中國領土劃歸印度,遭到中國政府拒絕。

1959年8月和10月,印度軍隊在中印邊界東段和西段制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打死打傷中國邊防部隊官兵多人。

1962年9月20日,印度軍隊越過東段的麥克馬洪線,進攻克吉朗地區的中國邊防部隊。10月10日,印度軍隊襲擊了中國東部的董馳郵報。

10月20日,印度軍隊對中國發動了大規模進攻。面對印度軍隊的猖狂侵略,中國政府和中央軍委決定進行自衛反擊戰。

這場戰爭,有700多名中國的軍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戰后官方統計,中印戰爭雙方的實際傷亡人數是:

中國軍隊死亡722人-包括82名軍官和640名士兵,受傷697人-包括173名軍官和524名士兵

印度軍隊死亡4383人,受傷1047人。那么當時犧牲的這些烈士,又安葬在什么地方呢?

當時戰爭結束以后,犧牲烈士主要安葬在三個地方。西線參戰部隊阿里方向陣亡官兵安葬于獅泉河。

天空方向陣亡干部安葬于葉城,陣亡士兵安葬在康西瓦;東線陣亡將士主要安葬于林芝地區烈士陵園。

獅泉河烈士陵園,位于西藏阿里地區獅泉河鎮北面。這里長眠有1950年解放軍進藏先遣連的63名英烈,著名的援藏干部孔繁森也在此長眠。中印戰爭中犧牲的一部分烈士就安葬在這里。

葉城烈士陵園,位于新疆葉城縣東郊喀茫公路北側,離縣城6公里,專門為紀念1962年10月在中印邊境西段自衛反擊作戰中犧牲的烈士而建,于1965年10月投入使用。

康西瓦烈士陵園,位于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海拔4280米,距離最近的縣城有400多公里,是中國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園。

為紀念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犧牲的烈士,1965年5月,為83名烈士立起墓碑,正式命名為“康西瓦烈士陵園”。

林芝地區烈士陵園,分布在林芝地區的各個市縣烈士陵園,當時犧牲的烈士,安葬在不同的陵園內。

西藏和新疆邊疆地區的烈士陵園,遠離祖國的內陸,基本都在人跡罕至的生命禁區,社會各界和烈士的親屬們很難到現地祭奠。

在國家日益強大、大江南北生機勃勃的今天,邊疆一個個寂寞的陵園,安靜地在雪域高原屹立。

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以永遠年輕的生命和無言的忠誠,依舊默默無聞地守衛著祖國的邊疆,激勵著一個偉大的民族走向復興之路!

贊(0) 打賞
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用戶上傳并發布,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自行甄別,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有涉嫌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wolfba@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系你,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分享到

相關推薦

大智網匯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wolfba@q.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投稿&軟文

覺得文章有用就打賞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謝你的打賞,我們將繼續提供更多優質內容,讓我們一起創建更加美好的網絡世界!

微信掃一掃打賞

登錄

找回密碼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