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爆裂到閹割版?比沈騰沙溢還大的“行走春藥”,為什么?
娛樂是一大奇觀。
一部偶像劇,觀眾到處尋求未刪版。
每一集都要費勁“撿點垃圾”。
刪除片段甚至是資源業務的目標。
好處是不用到處撿
什么偶像劇規模這么大?
熟人?。?/p>
男主言承旭。
言承旭出生于1977年,比沙溢大一歲,比沈騰大兩歲。
當然,你絕對看不見。
即使脫下稚氣也更有味道。
女主,1998年小花徐若涵。
男女年齡相差21歲,與劇中相似。
絕癥少女追糙漢大叔,乍一聽有點俗套。
但《夏花》在俗中,還是有一些不甘于俗的嘗試。
只是這些嘗試最終變成了無痛的裝飾品,懸掛在漏洞百出的劇情線上。
“俗”是指平庸和不雅。
對于影視劇來說,情節和表現技巧越普遍,越熟悉,就越平庸。
《夏花》中可以找到許多浪漫劇中濫用的梗。
女主人何冉(徐若涵飾),父親早逝,身患白血病。
因為生病,母親(黃奕飾)有控制這個獨女的異常欲望。
家里不允許,社交不允許,連自己買的衣服都不允許穿,只能穿媽媽挑選送回家的“高檔貨”。
前20年女主的生活安全但貧瘠。
直到偶然洗頭。
何冉遇見了去幫忙的蕭寒(言承旭飾)。
手指觸摸頭皮的那一刻,何冉全身酥麻,感受到了20年來從未見過的快感。
臺詞說,這種清爽的感覺來自蕭寒的聲音。
抓緊手機,一閃而過的春夢…
暗示何冉的“爽”,除了聲音,還來自性。
盡管此時此刻,她還沒有完全看到蕭寒的臉。
另一種言情劇套路出現了:
命中注定,非你不可或缺的愛情。
小妹妹跟著心,勇敢地追求愛情,用愛情老手一眼就能看穿的可愛小花招:
故意拉下手機的東西。
下雨天去男主家躲雨。
有意無意地制造小接觸…
直到順利撲倒。
進入穩定關系后,他們的進步過程基本上是預期的。
過年的時候,去男主的老家留宿,推一下感情。
前女友的妹妹突然出來搗亂,然后推著感情。
蕭寒看到女主和男二在一起吃醋誤會。
兩人又因誤會分手了。
這段感情在分分合合中被推到了巔峰。
此時,埋在前面的“絕癥”沖突又開始出現..
顯然,《夏花》之所以能在每年聚在一起的偶像劇中激起水花,絕對不是因為它的“俗”。
但除了這些常規的情節安排。
努力不“俗”的部分。
例如,在一開始,該劇試圖營造出一種美麗而模棱兩可的氛圍。
彩色裝飾玻璃,朦朧的珠簾,紅綠對比度高的顏色…
△文藝電影中的淫穢場所越來越像
光,更是曖昧,流動的光,影影綽綽只打在人物的眼睛和頭發上。
第二次洗頭,增加了一個細節。
何冉輾轉反側,找到了蕭寒所在的村子,被熱水激起,小指不自覺地勾住了座位的線頭。
從那以后,在吻戲和床戲中,《夏花》極大地渲染了氣氛。
有時用光影遮擋。
各種光效和顏色…
有時候是曖昧的動作。
吻腹肌,吻吊帶…
有時使用道具。
比如投影。
接吻,躺下做愛,在絢麗花朵圖案的形象中。
熟悉場景的使用。
在車里這個私密的小空間里,何冉汗流浹背地爬到前排,用各種方式調戲蕭寒。
還有一些公路片的氛圍。
當然,這些片段大多已經被刪除,只留下一抹殘影。
當Sir努力撿起這些“垃圾”時,與粗糙的情節相比,創作團隊似乎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這些氛圍的營造上,但他們對情節很潦草。
這也造成了整部劇的巨大分裂。
“女性向”躺在半路上
《夏花》顯然是一部“女性導向”偶像劇。
然而,在男權社會,“男性標準”的意識形態也將滲透到文化藝術的各個方面。
以前大家都談過偶像劇,迷得發暈的男主角,回頭看,竟然是不顧女主死活的“油膩人”。
△網友選出最渣臺偶男主紀存希(《命中注定我愛你》)
而且在香艷戲中,按照常見的思路,女演員也會成為被凝視的性對象。
但《夏花》的男主角卻不一樣:
他反傳統,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性對象”。
最吸引女主的是性魅力。
表現手法。
不像言承旭之前的霸總劇,全身抹油大展八塊腹肌。
這種展示是男人自以為是的孔雀開屏。
而《夏花》則展現了言承旭滿40減20的身體,用的是“洛麗塔”的拍法。
朦朧的光影,誘人的姿態,精心布置的背景…
△藝術水平太差,衣服穿多了。
這是把演員當靜物畫的結果。
女性觀眾和女主角是窺探的主體,男主角成為觀看的對象。
女主角何冉掌握了主動權。
是她“見色起意”,被蕭寒所吸引,也是她一步步挑逗、撩動蕭寒的欲望。
蕭寒人設:嚴肅、冷漠、封閉內心。
何冉敲開他心的過程,就是他一步步淪陷的過程。
不幸的是,這些過程幾乎被閹割。
除了Sir之前提到的吻戲和床戲外,還有女主角的臺詞:
虎狼之詞。
第一次撲倒蕭寒,她說了什么?
“我其實很喜歡你,不然我們就談戀愛吧?!?。
Sir大致判斷下口型,推斷:
其實我很想和你睡覺,不然我們試試。
因此,蕭寒會問:
這是你第一次嗎?
另一個例子是,兩個人在深夜打賭曇花是否會盛開。
播出版本,她的賭注是:
如果曇花今晚盛開,我們就在一起。
通過讀唇語,廣大神通網友發現她說的其實是:
假如今夜曇花盛開,我們就做愛。
還有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動作。
在攻略蕭寒的過程中,何冉多次展現出她的“色批”本色。
手一有機會就爬上蕭寒的胸肌,一臉滿意地摸著。
而蕭寒在收留“落湯雞”何冉后幫她吹衣服,其中一件,就是她的內衣。
刪除這些,當然更干凈,也不影響兩人的進展。
然而,角色的內在動機并不那么令人信服。
因為何冉的性沖動,兩個人生出了緣分。
她促進關系的最初目的是睡到蕭寒。
對性的態度,不是常見的女主角想拒絕迎接,男主角追求勝利,然后“對你負責”。
反過來。
同時,男主人的塑造也是溫柔、尊重和謹慎的。
關鍵是沒有不舒服的侵略性。
從以上角度來看,《夏花》確實想走的是“女性向”之路。
但只走了一半。
除了刪除問題,它的情節本身也充滿了漏洞。
在氛圍、色調、bgm、鏡頭風格好,符合女性審美,但很多情節都陷入了理所當然的角色塑造。
女主人在推進感情的時候,反復發動一個技能:嫉妒。
無論何時何地,何冉都在向蕭寒證實:我比xxx更漂亮。
用現在流行的詞來說,這叫“雌競”。
當然,對于一個只有20歲,生活在男權思維框架中的小女孩來說,這樣的問題可以解釋過去。
但是有必要添加以下情節嗎?
男女分手是因為誤會。與此同時,她胖乎乎的室友看上了“萬人迷”蕭寒,追他。
這個角色的表現可以說是相當不堪。
既“普信”、又拎不清。
△顯然是為了襯托女主的存在
濃濃的“蟾蜍想吃天鵝肉”感。
Sir在塑造室友的角色和女主人對她的態度上看不到任何角色的可愛。
只看到對超重女孩的強烈惡意。
更不用說副cp了,對女強人的刻板印象和強行降智,套路和前幾年國產姐弟戀如出一撤。
還有一個細節。
當男性角色主動發動“吻”的動作時,往往會用“撞”。
△女主媽媽的cp小狼狗
為了表現角色的男性氣概,以及不耐煩。
但這只會讓觀眾感到尷尬,讓女演員牙痛。
Sir勸各大劇組放下對粗暴吻戲的執念,這樣只會讓大家想起張翰。
這就是Sir對夏花感到遺憾的地方:
空有“女性向”的外殼,但里面還是男權偶像劇的慣性表達。
這不是一場奇夢,而是一條珍貴的地毯,覆蓋著原始崎嶇的瀝青路。
Sir比一部普通偶像劇的失敗更不舒服。
畢竟打“女性向”的大眾作品并不多,最后出現了一部,卻是四面漏風。
就像羅曼蒂克2.00:“女性向”網絡文化中的親密關系(高寒凝)說:
自古以來,親密關系經歷的收支不均一直是絕大多數女性生活中的常態。
觀看寶冢歌舞劇、閱讀浪漫小說、與同行社區分享交流等活動,可以有效填補這種缺乏“制度情感支持”帶來的不足。
女性觀眾需要“女性導向”作品,國產影視劇也需要更多種類型。
說直白點。
那種不用努力“撿垃圾”的人。
這篇文章的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北野武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