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物多樣性 中國在行動
央視新聞(焦點訪談):12月7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二階段會議將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秘書處開幕。中國將繼續擔任主席國,領導大會的實質性和政治事務?;仡櫟谝浑A段會議,成果豐碩,不僅達成了《昆明宣言》,中國還采取了建立第一批國家公園等重要措施。我國國家公園建設作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創新的一項措施,效果如何?近年來,中國作為一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國家,為保護地球生命共同體做出了哪些努力?
2021年10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第一階段會議在中國昆明舉行。會上,中國宣布設立三江源、大熊貓等第一批五個國家公園,并設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這一系列務實的東道國措施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進程注入了動力。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說:“昆明宣言為2020年后制定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奠定了政治基礎,指明了方向。第一批五個國家公園已正式宣布,北京和廣州的國家植物園已上市并正式向公眾開放。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頂層設計的主流方面,應該說過去一年的步伐非常扎實,效果非常顯著?!?/p>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智能雨林中心,智能監測系統全天候觀察公園內野生動物的活動。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中國在去年COP15第一階段會議上宣布成立的前五個國家公園之一。公園涉及9個市縣,共4269平方公里,整合了20個原有的自然保護區。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王楠說:“歷史上,我們進行了一些采伐,導致生態系統的破壞和退化?;谶@些考慮,海南島八分之一的土地整合劃定了這樣一個國家公園,主要是保護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以及海南長臂猿等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p>
每天早上,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長臂猿監測人員都會沿著長臂猿的叫聲尋找他們活動的位置,并監控和記錄他們的生活。今年4月12日,公園管理局宣布,海南長臂猿D組又出生了一只嬰兒猿。監測人員鄭海強回憶說,他發現小猿的情況仍然有點興奮。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研究院副院長王繼超說:“從海南長臂猿的角度來看,近年來新生嬰兒猿的出生表明,這個群體的動態正朝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p>
海南長臂猿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極度瀕危”物種名單,目前只有5群36只。20世紀70年代末,海南長臂猿的數量一度減少到2群7-9只。這個物種甚至被懷疑滅絕了。
王繼超:“在當時的生產生活方式條件下,大量的森林破壞、土地復墾、種植人工經濟林以及對海南長臂猿的一些狩獵,導致整個種群數量急劇下降。”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海南長臂猿棲息地的保護逐漸受到重視。近年來,長臂猿棲息地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強,保護范圍不斷擴大。
王繼超:“從最初設立的20多平方公里到設立省級保護區的60多平方公里,到國家保護區的300多平方公里,到今天國家公園的4269平方公里?!?/p>
國家公園是我國自然保護系統中保護等級最高、生態價值最大、控制措施最嚴格的生態區域。2015年開始在多個地方開展試點工作。2019年,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系試點正式啟動,將海南長臂猿保護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近三年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通過植被修復、道路封閉、空中走廊建設等措施,為海南長臂猿打造了更宜居的家園。
王繼超:“進行生態修復。例如,在一些人工林中,在海南種植一些長臂猿最喜歡的植物,并在不同的生態斑塊之間建立一些生態走廊,使長臂猿能夠在不同的生態環境中擴展?!?/p>
近年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除了改造長臂猿的棲息地外,還不斷實施天然森林保護政策,將伐木工人轉化為森林護理人員和猿人,加快智能雨林系統的建設。如今,海南長臂猿已成為世界上20種長臂猿中唯一的物種。預計到2035年,海南長臂猿的數量將增加到60至70只。
COP15第一階段會議成果在實踐中不斷體現:大熊貓在紅外攝像機上“直播”吃飯睡覺,翹鼻麻鴨成為武夷山游客的“新客人”,三江源再現千湖美景。自國家公園成立以來,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強,生態環境發生了改善。
COP15第二階段會議的目標是實現“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扭轉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局面,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作為會議主席國,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中不斷采取行動證明建設地球生命共同體的決心。
云貓的勇氣很小,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天生警惕,下落秘密,數量稀少。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第一個記錄是在云南麗江,這只是一個皮毛標本。30多年后,直到2014年底,高黎貢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的紅外相機才再次發現云貓。
云南高黎貢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保山管理局騰沖分局曲石站站長楊偉春說:“2014年,我們在整理紅外相機照片時發現了云貓。我們看起來像貓,但不是貓。它比貓大。它的圖案比貓大。它看起來像豹子,也不是豹子。它介于這兩個物種之間。動物學專家看了照片,發現它是云貓。”
近年來,保護區也多次發現了這一稀有物種的活動痕跡。
楊偉春:“近年來,高黎貢山保護區獲得了530多張實體照片,通過鑒定可能有20多個個體。應該說,它并沒有消失,但在過去,環境可能有點不穩定或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而且它的數量相對較少?,F在,高黎貢山的植被恢復得更好,所以它的種群越來越多,我們拍攝或監測了很多?!?/p>
在云貓再現的背后,是棲息地生態環境的不斷修復。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除了各種保護和修復措施外,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自中共十八屆全國代表大會以來,中國已將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為國家戰略,并實施了一系列保護措施。其中,生態保護紅線是一項關鍵措施。中國發布了幾十份文件,提出劃定和嚴格遵守生態保護紅線,禁止紅線內的開發和生產性建設活動。2019年,騰沖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567.88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積的27.52%,將高黎貢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納入生態保護紅線。
云南省騰沖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李富碩表示:“同時,我們還將(保護區)納入土地空間規劃監督系統,作為土地空間規劃使用控制和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在在云南西部建設生態生物安全屏障?!?/p>
云南高黎貢山國家自然保護區騰沖分局副局長黃祥源:“納入生態紅線后,高黎貢山保護將形成環保部門、自然資源部門、林草部門、保護區管理部門有責任和義務保護高黎貢山,加強高黎貢山的保護?!?/p>
目前,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的森林覆蓋率已從82.3%提高到93.7%,并不斷發現新物種。然而,將保護區劃分為生態紅線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1986年自然保護區建成時,周邊地區的一些集體農田或森林也被劃入保護區。生態紅線劃定后,人們無法從這些林地獲得收入,所以他們提出了意見。
云南省寶山市騰沖市曲石鎮大壩社區黨總支副書記段尚恒說:“大家都認為借山造林的樹木屬于普通人。雖然土地屬于國家,但普通人投入巨大。他們要求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及相關政府解決借山造林遺留問題?!?/p>
黃祥源:“2017年,保護區聘請第三方對這些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的集體森林進行評估,并根據當時的市場價格進行評估。評審結束后,寶山市人民政府和騰沖市人民政府贖回了這些造林,將其贖回為國有,然后移交保護區進行保護和管理?!?/p>
這種做法不僅有效地保護了林地,也讓人們感受到了生態效益。目前,我國生態保護紅線占陸地面積的30%以上。數據顯示,我國生態紅線保護的生態空間和自然空間可以保護90%的重要生態系統類型,保護74%的重點動植物物種。
全球約三分之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每年都被自然生態系統吸收,超過一半的GDP依賴于自然資源的貢獻。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的福祉。如今,全球生物多樣性正在加速喪失,這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不斷以實際行動為世界貢獻生物多樣性治理的中國智慧和解決方案。在即將到來的COP15第二階段會議上,中國將努力實現“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與各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