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沒有芯片。下一步該怎么走?
8月7日,余承東在演講中表示,9月15日以后,華為麒麟芯片將用完。美國進行了第二輪制裁,禁止華為完全切斷芯片供應,只剩下大約500萬只庫存。美國這樣做是為了華為無路可走。對此,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臺積電上,但在美國的壓力下,臺積電還是要選擇斷供華為。如果芯片消失,手機業務鏈將面臨危機,華為未來可能會大規模裁員。
對此,有網友建議,既然美國惡意打壓華為,中國也可以打擊美國蘋果,不允許蘋果利用中國所有資源賺錢。事實上,這種“以牙還牙”的做法是行不通的。首先,蘋果在中國擁有近3億用戶,蘋果手機用戶強烈反對蘋果的打擊。第二,蘋果在中國沒有犯錯。如果蘋果貿然打擊,會影響外商在中國的投資進程,不利于中國吸引外資。第三,蘋果在中國有很多OEM。如果蘋果努力壓制蘋果,蘋果將退出國內市場,OEM將有數十萬人失業。因此,貿然打壓蘋果對中國不利。
那華為沒有芯片,下一步該怎么辦?我們認為華為的困難是暫時的,華為不能輕易放棄。華為唯一的出路就是奮發圖強,逆水行舟。華為未來的出路如下:首先,前段時間網上有傳言說華為和三星合作代工麒麟處理器,不太可能。三星不可能違反美國的指示為華為代工芯片。在過去的兩個月里,華為和榮耀的幾款新機器開始使用聯發科的處理器。聯發科是一家只能生產中低端芯片的臺灣芯片企業,但有芯片總比沒有好。華為只能在關鍵時刻找到替代品。
此外,與聯發科的合作也只是權宜之計,畢竟聯發科生產芯片的水平是有限的。近日,從華為大量招聘各類高科技人才的角度來看,華為在下一盤大棋中,求人不如求已。過去,我們一直相信國際分工理論,但一旦“國際分工”理論受到別人的制裁,我們就會停止進食。目前,華為手機有市場,為了給中國制造業高端機會,如芯片,暫時使用國內低端芯片,也從不進口國外高端芯片及其產品,通過自己的市場自力更生,發展自己的技術成果,逐步縮小芯片制造與美國的差距。
最后,中國的科研人員能否拋開國外的技術結構,另辟蹊徑,引領新的技術進步?此前,華為在5G領域走自己的獨立發展之路,專利技術的數量已經走在歐美國家的前列。芯片制造也是如此。我們能避免使用其他方法獲得高密度集成電路和芯片的普通光刻機嗎?總之,思路要廣,不怕失敗。因此,華為要想成為芯片領域的后來者,就應該避開美國的技術架構,走自我創新之路。目前,華為的階段是芯片可以自行設計,但沒有批量生產的能力。因此,華為可以與國內其他芯片企業合作,加快技術突破。
華為沒有芯片生產手機,下一步只能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華為暫時與中聯科合作,使用中聯科生產的芯片,讓華為暫時渡過難關。同時,華為還需要招聘人才,聚集人才,聚集國內芯片制造人才,組建華為自己的芯片研發團隊。更重要的是,華為還應該與國內芯片企業深入合作,以便盡快生產自己的芯片。我們認為一切都取決于強迫。如果美國這樣強迫,中國人可能會大大提前克服芯片生產過程。因此,華為目前的困境只是暫時的。從長遠來看,華為遲早會批量生產自己的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