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閏二月清明不能掃墓?不要被誤導。這三點要牢記
引言:民間流傳著“閏月不上墳”這句話,確實是很多地方都有的習俗,說閏月不能上墳。
然而,最近網上流傳著一句話,那就是“閏月清明不上墳”,今年恰好是閏月清明節。今年的清明節不能上墳祭祖嗎?原因是什么?你怎么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清明節:原來三個節日合二為一!
我們知道清明節是中國的24個節氣之一,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是中國唯一一個既是傳統節日又是傳統節日的日子。
每年公歷的4月5日左右,今年是4月5日的清明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清明節只有一天假期。
你知道嗎?事實上,清明節是由三個節日組成的。這三個節日是上思節、寒食節和清明節。上思節是農歷三月初三,寒食節是清明節前一天。在早期,寒食節是一個非常受重視的傳統節日。在此期間,吃冷食是生冷食物。
因為這三個節日的時間很近,習俗也差不多,宋元以后逐漸融入了一個節日——清明節。
清明節習俗-踏青,避免生火,掃墓
因此,清明節結合了這三個節日的習俗和習俗。有些地方,清明節郊游的習俗,一開始是上思節的習俗,因為上思節和清明節前后非常接近,上思節取消后,逐漸成為清明節的習俗。
比如清明節有吃青團的習俗,其實就是寒食節的習俗。
據說寒食節是春秋時期。為了紀念被活活燒死的介子推,晉文公制定了一個節日。每年清明節前一天,全國人民不允許生火煮食物,只能吃冷的或生的。
由于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寒食節與清明節融為一體后,清明節保留了這一習俗。
我不知道這個習俗是否還在一些地方繼續下去。在我們的家鄉,這個習俗已經被取消了。因為,沒有火是不可能的,不現實的事情。然而,吃青年團仍然很受歡迎,這仍然是清明節的一個重要習俗。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期待著清明節的早期到來,所以有清明節爸爸吃。
今年清明不一般,閏二月有什么說法?
今年的清明節和往年不一樣。原因是今年的清明節是2月15日閏。民間有句話叫“閏月不上墳”。也就是說,如果是閏月,最好不要上墳。
這是因為在古人的觀念中,閏月被認為是虛月,也被稱為空月。在古人看來,這個月是虛擬的,不存在的,所以有一種說法說閏月沒有月。因此,老年人認為閏月不存在,閏月的傳統節日也不存在。因此,有一種說法說閏月不會去墳墓。
但說閏月清明節不能上墳是誤傳。雖然有人說閏月清明節不上墳,但并不是說閏月清明節不上墳,而是要提前,這樣才能更好地表達孝心。
因此,我們不應該被網上的一些說法所偏見。清明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每年都在公歷的4月5日。我們不能因為額外的閏月而停止掃墓。這是對傳統習俗和文化的不尊重。在小編看來,即使是今年的閏二月清明節,如何掃墓還是如何掃墓。
清明節上墳要注意的事項
①不濃妝艷抹,穿衣打扮太夸張。
上墳祭祀時,最好不要化濃妝就走。祭祀是一件莊重嚴肅的事情,穿著夸張,化濃妝太輕浮,看起來不好。
如果真的想化妝,可以淡一點,涂一點淺色口紅,千萬不要紅唇。當然,最好是素顏,這樣會更真誠。
②文明掃墓,不大喊大叫,不拍照,不拍視頻
現在短視頻爆炸式增長,很多人喜歡拍視頻發到網上分享。但是小編覺得這樣做不是很好。
唐代詩人杜牧寫了一首詩:“清明節雨,路上行人想打破靈魂”,清明節,是對祖先或失去的親戚表達悲傷,應該嚴肅莊嚴,他們的心默默表達,沒有必要發送到互聯網上,讓網民看到活潑。特別是,我們應該努力文明掃墓,不要追趕墓地,大喊大叫。
③老人和孕婦不應該去墳墓
一般情況下,清明節上墳掃墓,是要帶全家老少一起去的,但在我們這邊,70歲的老人和懷孕的孕婦是不需要的。
因為大部分墳墓都在山上,路不好走,距離還很遠。路顛簸疲勞,老人和孕婦都受不了。萬一出了問題,就不好了。
結論:有些人認為清明節是我們表達悲傷、發揚孝道精神的節日,沒有必要說那么多的規則。有些人認為祖先留下了傳統,或者不能完全失去,應該遵守或遵守,你覺得怎么樣?請在評論區留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