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次人口普查有什么特點,人口數據如何變化?記者對中國歷次全國人口普查進行了梳理和回顧。
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1953年
1953年全國人口普查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采用全面科學的調查方法開展人口普查,普查的主要目的是為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摸清人口底數。采用登記常住人口的辦法,由戶主到登記站登記。普查內容包括姓名、與戶主關系、性別、年齡、民族及本戶住址6項指標。通過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國查清了全國人口底數。
1953年6月30日24時,中國人口總數為6.02億人,其中,男性占51.82%,女性占48.18%;18歲及18歲以上的人口占比58.92%;城鎮人口占比13.26%,農村人口占比86.74%。
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1964年
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目的是為制定第三個五年計劃和長遠規劃提供可靠依據。普查項目除了保留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的6項指標外,還首次將“文化程度”“職業”等加入普查內容,共增加了9項指標。
1964年6月30日24時,中國大陸總人口數為6.95億人,其中,男性占51.33%,女性占48.67%;全國勞動力年齡人口-男性16至59歲,女性16至54歲占比49.17%。
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1982年
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進一步完善,普查項目增加了常住人口的戶口登記狀況,行業、職業和不在業人口狀況,婚姻狀況以及婦女生育狀況等,共19項。同時,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首次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成為現代化人口普查的標志。
1982年7月1日零時,中國大陸總人口數為10.1億人,其中,男性占51.5%,女性占48.5%;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為2.1%;城鎮人口占比20.6%。
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1990年
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項目增至21項,增加了五年前常住地狀況和遷來本地原因,旨在查明人口遷移的流向和原因,為中國制定人口政策和人口規劃提供依據。與前三次全國人口普查采取的設立普查登記站的辦法相比,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改為主要采取普查員入戶查詢、當場填報的方式進行。
1990年7月1日零時,中國大陸總人口數為11.3億人,其中,男性占比51.6%,女性占48.4%;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為1.48%;城鎮人口占比26.23%。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比上一次普查增加了28項內容,共計49項,將普查標準時點改至11月1日,改變了常住人口的標準,增加了“暫住人口表”,第一次采取了長短表結合的調查方式,第一次采用光電錄入技術,這種方式比人工錄入效率提高了約7倍,并建立了人口地理信息系統。
2000年11月1日零時,中國大陸總人口數為12.66億,其中,男性占比51.63%,女性占比48.37%;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為1.07%;15-64歲的人口占比70.15%,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6.96%;城鎮人口占比36.09%。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010年
2010年6月,《全國人口普查條例》正式實施,為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提供了法律保障。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登記原則由以往的常住地登記改為現住地登記。普查項目縮減至45項,并首次將居住在中國境內的港澳臺和外籍人士納入普查范圍。
2010年11月1日零時,中國大陸總人口數為13.4億人,其中,男性占比51.27%,女性占比48.73%;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為0.57%,人口增長進入低生育水平階段;城鎮人口占比49.68%;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3.26%。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最新年
中國以最新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開展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此次普查全面采用電子化數據采集方式,實時直接上報數據,首次實現普查對象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自主填報,強化部門行政記錄和電力、手機等大數據應用,提高了普查工作質量和效率。
最新年11月1日零時,中國大陸總人口數為14.1億人,其中,男性占比51.24%,女性占比48.76%;0-14歲人口占比升至17.95%,15-59歲人口占比63.35%,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8.70%,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居住在城鎮的人口占比63.89%。-完
大智網匯文章拓展問答:
人口普查時間節點?人口普查時間最新?人口普查年份是哪幾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時間?我國歷次人口普查時間?全國人口普查時間?第二次人口普查時間?第八次全國人口普查時間?第四次人口普查時間?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