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者,蓋當蓼-lio洲周公之被逮-di,激于義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以旌-jng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
1、蓼洲周公:周順昌,字景文,號蓼洲,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萬歷進士,曾任福州推官,吏部員外郎職,后辭官回家,因反對魏忠賢專權,被捕下獄,受酷刑死; 2、郡:指蘇州府;賢士大夫 :泛指有識之士、有名望的人;當道:當權者,此指當地官長; 3、除:整治修理;魏閹:魏忠賢,因他是太監,故稱;廢祠:廢棄的生祠;魏忠賢專權時,其黨羽在各地為他修建生祠,魏忠賢死后,遂廢; 4、立石:樹立石碑; 5、旌:表彰。
夫-f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yu一月耳。夫十有-yu一月之中,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yn沒-m不足道者,亦已眾矣。況草野之無聞者歟?獨五人之皦-jio皦,何也?
1、去:距離; 2、墓而葬:修墓安葬;墓:用為動詞; 3、止:同“只”; 4、疾病:得重病;疾:用為動詞; 5、湮沒 :埋沒;不足道:不值得提起; 6、況草野之無聞者歟:何況民間那些默默無聞的人呢? 7、皦皦:潔白光亮,此是顯耀的意思。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斂貲-z財以送其行,哭聲震動天地。
1、丁卯:明熹宗朱由校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望:農歷每月十五日; 2、吾社:指復社;張溥等組織復社,以繼承東林黨為號召,故稱;行為士先者:指行為可作讀書人榜樣的人; 3、聲義:聲張正義; 4、斂貲財:募集財物;貲:同“資”。
緹-t騎-j按劍而前,問:“誰為哀者?”眾不能堪,抶-ch而仆-p之。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1、緹騎:泛指貴官的隨從衛隊,此處代指錦衣衛,當時由魏忠賢掌握; 2、誰為哀者:你們為誰痛哭? 3、堪:忍受; 4、抶:鞭打;仆:使跌倒; 5、大中丞:官名,本為御史臺官職,明代巡撫一般帶副都御史銜,當時擔任蘇州巡撫的是魏忠賢的黨羽毛一鷺;撫吳:做江蘇的巡撫; 6、私人:私黨; 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周公被逮捕,就是由他主使的。
吳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hn藩-fn以免。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曰顏佩韋、楊念如、馬杰、沈揚、周文元,即今之傫-li然在墓者也。
1、厲聲以呵:猶大聲呵斥; 2、匿:躲藏;溷藩:廁所; 3、按誅:問罪斬首; 4、傫然:重疊相連的樣子。
然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詈-l之,談笑以死。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買五人之脰-du而函之,卒與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
1、當刑:指臨刑; 2、意氣揚揚:情緒徼昂; 3、詈:罵; 4、不少變:一點也不改變; 5、發:捐獻; 6、脰:脖頸,此代指人頭;函:用為動詞,用匣子裝起來; 7、卒:終于;尸:此指無頭的尸體; 8、全:指尸身齊全。
嗟乎!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y?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
1、縉紳:本為古代官飾,借指有官職或做過官的人;不易其志:不改變他的志向; 2、編伍:平民;古時戶籍制度以五戶編為一伍; 3、詩書:泛指儒家經典;訓:教誨; 4、蹈死不顧:猶臨死不屈; 5、曷:何,什么。
且矯詔紛出,鉤黨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大閹亦逡-qn巡-xn畏義,非常之謀難于猝發。待圣人之出而投繯-hun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
1、矯詔:假托皇帝之名發布的詔書; 2、鉤黨之捕:指搜求東林黨人的大逮捕;鉤黨:相互牽連為同黨; 3、株治:株連治罪; 4、大閹:指魏忠賢;逡巡:有所猶豫而退縮,此指不敢恣意橫行;畏義:害怕正義的斗爭; 5、非常之謀:大陰謀,此指篡位的陰謀; 6、猝發:迅速發動; 7、圣人之出:此指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年號崇禎;1627年崇禎即位,當年11月宣魏忠賢罪狀,貶謫鳳陽,后又下詔追回,魏忠賢于途中畏罪自縊; 8、投繯:自縊。
由是觀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而又有剪發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1、抵罪:因犯罪而受到相應的處罰; 2、剪發:削發為僧;杜門:閉門不出; 3、佯狂:假裝瘋了;之:動詞,到某地去; 4、辱人賤行:可恥的人格和卑賤的行為。
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p于朝廷,贈謚美顯,榮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1、暴:顯露; 2、贈謚:死后追贈的封號,崇禎皇帝即位后,謚周順昌“忠介”; 3、身后:死后; 4、加其土封:增修他們的墳墓; 5、百世之遇:百年難逢的機遇。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yu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
1、首領:此代指性命; 2、戶牖:本為門窗,此代指家中; 3、天年:指人的自然壽命; 4、隸使:當奴仆使喚; 5、安能屈豪杰之流:如何能使英雄豪杰們都向他們跪拜呢?屈:使動用法; 6、扼腕: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表示悲憤; 7、發:猶抒發。
故余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
1、徒有:僅僅只有; 2、匹夫:平常的人;有重于社稷:對國家的安危起到了重要作用; 3、冏卿:官名,太仆卿的別稱; 4、因之吳公:吳歌,字因之,官太仆卿; 5、文起文公:文震孟,字文起,曾官翰林院修撰; 6、孟長姚公:姚希孟,字孟長,曾官翰林院檢討。
《五人墓碑記》全文:
五人者,蓋當蓼-lio洲周公之被逮-di,激于義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以旌-jng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
夫-f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yu一月耳。夫十有-yu一月之中,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yn沒-m不足道者,亦已眾矣。況草野之無聞者歟?獨五人之皦-jio皦,何也?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斂貲-z財以送其行,哭聲震動天地。緹-t騎-j按劍而前,問:“誰為哀者?”眾不能堪,抶-ch而仆-p之。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吳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hn藩-fn以免。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曰顏佩韋、楊念如、馬杰、沈揚、周文元,即今之傫-li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詈-l之,談笑以死。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買五人之脰-du而函之,卒與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
嗟乎!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y?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且矯詔紛出,鉤黨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大閹亦逡-qn巡-xn畏義,非常之謀難于猝發。待圣人之出而投繯-hun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由是觀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而又有剪發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p于朝廷,贈謚美顯,榮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yu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故余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
清 吳楚材 吳調侯《古文觀止》評:
議論隨敘事而入,感情淋漓,激昂盡致。當與史公《伯夷》、《屈原》二傳并垂不朽。
張溥:1602~1641,字乾度,一字天如,號西銘,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今屬江蘇太倉人。崇禎四年-1631年進士,選庶吉士,與同鄉張采齊名,合稱”婁東二張”。張溥曾與郡中名士結為復社,評議時政,是東林黨與閹黨斗爭的繼續。文學方面,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論,主張復古,又以”務為有用”相號召。一生著作宏豐,編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經學各個學科,精通詩詞,尤擅散文、時論。有《七錄齋集》行世。
大智網匯文章拓展問答:
五人墓碑記翻譯全文拼音?五人墓碑記翻譯全文注音?五人墓碑記翻譯全文及譯文?五人墓碑記 翻譯?五人墓碑記原文及翻譯對照?五人墓碑記譯文及注釋?五人墓碑記翻譯一句一譯?五人墓碑記原文?五人墓碑記高標準翻譯?五人墓碑記五六段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