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曾經風靡全國的五筆逐漸被拼音輸入法取代?
正和君是90后。他第一次接觸的輸入方法是智能ABC。他對五種輸入方法的印象是“聽說沒見過,很難記住字根”,但他一直聽說只要練好五種方法,就比拼音打字快很多。正和君剛剛錯過了五種流行的時代,但他一直很好奇為什么它們曾經如此受歡迎,但現在沒有人關心它們。
當時,當計算機在20世紀80年代首次引入中國時,最大的問題之一是如何輸入漢字。專家們非常擔心,有些人建議用拼音代替漢字,甚至創建一個超大的中文鍵盤,但這些想法是不現實的。
直到1983年,河南省南陽市科技委員會委員王永民開發了一種用于漢字的筆畫輸入法——五筆輸入法。這種輸入法可以打字26個字母(后來改進為25個),只需要打字員記住每個字母對應的中文符號,就可以實現盲打。當時新華社也說“五筆輸入法不亞于活字印刷”。
但是,如果你想熟練地使用五支筆,你需要掌握三個條件:背誦五支筆的根表,大腦中有足夠的單詞,你可以打開單詞,盲目地打鍵盤。這使得雖然五支筆的原理很容易理解,但使用學習輸入法的門檻仍然相對較高,但熟練使用后,每小時12000字很容易。
五筆將漢字分為左右型、上下型、雜合型三種結構。將要打的漢字與五筆字根表分開,如“菩”字為上下型,分為“操、立、口”。這些筆畫分布在25個鍵上,需要手、眼、腦同步、熟練,才能快速打字。
其次,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普及拼音識字。在那個時代之前,拼音和五筆更接近他們,所以當時人們傾向于使用五筆輸入法,但隨著拼音的普及,拼音輸入法算法的不斷改進,拼音輸入法越來越容易開始。
例如,我們使用的輸入方法有非常智能的單詞、句子智能聯想、常用的單詞聯想等,有時拼音還沒有完成,單詞都出來了。另一個例子是“智能詞庫”功能,您可以選擇您喜歡的詞庫。打字時,輸入方法將優先從詞庫中調用同音詞。
隨著手機的普及,打字聊天的重點從電腦轉移到手機,九鍵拼音是很多人的新寵,一些保持電腦輸入習慣的人也會選擇26鍵拼音。
另一個原因是,計算機在當時的中國是進口產品和奢侈品。當時,使用計算機不僅要有一定的文化,還要有一定的經濟條件。現在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電腦,而且普及率差別很大。
總的來說,五個輸入法是25個鍵,每個鍵有幾個根,很難記住,一旦忘記不能打字或半天打字,逐漸五個輸入法由于這些原因也退出了歷史舞臺。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五項輸入法的用戶數量僅為3%,第三方移動輸入法的用戶數量達到7.81億,同比增長3.4%。第三方移動輸入法市場逐漸進入股票時代。輸入法的發明使鍵盤輸出更加準確、高效、智能。
此外,許多輸入法還開發了語音輸入和手寫輸入,為許多打字麻煩的老年人提供了很多便利。
五筆曾經輝煌過,即使退出了舞臺,也不得不承認,在那段時間里,中國早期接觸電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