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因網約車平臺的興起與發展,“黑車”這個行業開始銷聲匿跡,多數司機選擇了加盟網約車平臺,成為共享出行的一份子。然而,自去年網約車新政出臺,以及地方政府細則發布至今,北京、上海等地的網約車數量大幅減少。曾經的“黑車”,開始伺機而動,死灰復燃。
去年10月份,北京、上海兩地同時發布了網約車經營服務管理細則征求意見稿,對此前7月28日七部委聯合頒布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了細化。其中對準入車輛、司機要求嚴格,提高了網約車準入門檻,在11月1日新規正式實施。最新年12月21日,北京、上海網約車新規細則正式發布,要求網約車平臺司機、車源必須為“京籍京牌”、“滬籍滬牌”。其中,在發布的《北京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中,除了有“京籍京牌”的要求之外,網約車運營需要將車輛登記為營運性質,司機需考取相應資格證書,為配合個平臺按照細則整改實施,政策中提到將留給各平臺5個月的過渡期,到今年5月21日起正式實施。
如今,5個月的時間期限將至,按照政策要求執行的各大網約車平臺也在加緊力度配合。前不久滴滴出行向其司機端用戶,下達通知稱,在“4月26日到28日,滴滴快車停止給三環內的京牌非京籍司機派單。4月28日到5月1日,滴滴快車停止給五環內的京牌非京籍司機派單。到5月15日,滴滴快車停止給北京行政區域內的所有快車司機派單。”
新政中對于司機和車輛的嚴格要求,全面提高了網約車門檻,曾經的一部分“黑車”加盟網約車平臺“洗白”,而如今已又不得不退出做回“老本行”。據網上消息,在“滴滴出行”公布的最新年3月份北京地區不同時段快車打車的成功率數據顯示,打車成功率最高的時段為10點至17點,平均成功率在83.2%;最低為21點至23點,平均成功率僅為54.1%,接近一半的用戶叫車需求無法被有效滿足,供需明顯失衡。
記者近期在一次使用“網約車”過程中,與司機攀談,“現在管得嚴,之前和我一起跑網約車的師傅們大多是外地人,都不敢干了,覺得風險大,還不如去開黑車”,司機表示,“網約車沒法干了,有一部分人又去路邊跑黑活了,不然也沒啥可干的啊!”
除了有一部分網約車司機退出跑“黑車”之外,在需求端的乘客有時候也不得不乘坐“黑車”。在周末某些人流量大的路口、候車點,往往“一車難求”,為趕時間大多數人表示也會接受“黑車”。政府打擊“黑車”,也是在于其服務無法保障乘客權益,車輛、司機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同時也會擾亂市場秩序,導致不公平競爭。雖然政府主管部門對于“黑車”的打擊力度未減,但因其正好鉆了公共運力不足和晚間交通不便的空子,恰巧又滿足了一部分乘客的出行需求,這才出現了“割韭菜式”的屢禁不止。
本文”網約車遭新政打壓,黑車死灰復燃”為編輯編創,轉載請注明出處-340951
大智網匯文章拓展問答:
網約車新政的影響?網約車11月出新政?網約車新政策最新消息?為什么打壓網約車?網約車負面新聞?網約車新規的出臺,給該行業帶來了哪些機會和威脅??為什么打擊網約車?網約車最近有什么政策?當地網約車新政?網約車新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