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指的就是冷食,清明節吃寒食主要是為了紀念古代晉國介子推,而且在這天,同樣也是禁火的,禁止生火、只吃冷食的日子,慢慢就形成了寒食節,寒食節一般都是在清明節前一兩天。后來發展成兩個節日習俗融合在一起。
寒食清明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距今已有兩千六百多年。其所體現的根祖文化,對于凝聚炎黃子孫的民族意識,促進祖國和平統一,謀求共同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清明節寒食的故事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盡。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被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墒牵钊巳チ藥滋?,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
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遺體哭拜一陣,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大智網匯文章拓展問答:
清明節吃寒食節為了紀念誰?寒食節吃寒食最早是為了紀念誰?寒食節是清明節嗎?清明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清明節與寒食節的來歷?清明節吃寒食的來歷?民間寒食節的產生最初是為了紀念誰?中國傳統節日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中國的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的?寒食中提到的節日是清明節?清明節又叫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