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一夫人抱怨肉貴,拜登撥款10億美元穩定肉價受到質疑
“昨天聽到老婆姐姐朋友說‘你知道一磅(約0.9斤)漢堡肉的價格已經超過5美元(約32元人民幣)了嗎?’美國總統拜登周三表示,美國牛肉的價格約為每磅5美元,而新冠肺炎疫情前的價格不到4美元。
就連美國第一夫人也感受到了肉價的飆升,更不用說普通人了。在美國有機超市“全食”(WholeFood)一位購買牛肉餡的顧客告訴《中國商業新聞》,他的家人以前每周都買牛肉餡,但現在他們每兩周買一次。他們以前買的瘦牛肉餡通常只有4%的脂肪含量。現在他們換成了價格相對便宜但含有15%脂肪的牛肉餡。“肥肉也比沒肉好。顧客說:“一買就是5磅,心疼得很厲害。現在漲價意味著每次在牛肉餡上多花20多美元。”
以加強肉類行業競爭為主題,為消費者降低價格,拜登與美國農民和牧場主舉行了在線會議。
“找到了美國肉類價格飆升的原因!”拜登在會上表示,大型跨國肉類加工包裝公司壟斷美國市場,排斥小競爭對手,在疫情期間“大發橫財”,在經濟低迷時“搶劫”消費者。“這些大公司賺了很多利潤,他們所有的利潤都在上升。正如大家在超市看到的,肉類價格在上漲,但農民賣給市場的價格卻在下降。”
拜登說:“這表明市場因缺乏競爭而被扭曲。”
美國消費者:多花錢買肉心疼
白宮在當天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四家大型肉類加工和包裝公司控制著牛肉加工市場的85%、禽類加工市場的54%、70%的豬肉加工市場,這些公司從農民手中購買生肉,加工包裝后進入超市等零售渠道。盡管拜登當天沒有命名這些肉類加工廠,但一些美國媒體稱,包括美國最大的農產品制造商嘉吉在內的四家知名公司(Cargill)泰森食品公司是一家雞肉制造商(TysonFoods)、JBS和全美牛肉包裝公司是巴西肉類包裝廠(NationalBeefPackingCo)。
拜登政府表示,美國肉類行業市場過度集中是高通脹的原因之一,也是美國食品供應鏈脆弱的關鍵來源。
“當主導中間商控制如此多的供應鏈時,他們可以犧牲農民和消費者的利益來增加自己的利潤。這導致農民賺得更少,消費者付得更多。”白宮在一份聲明中說:“大多數農民現在幾乎沒有買家的空間,也沒有談判籌碼,這導致了他們在供應鏈中的份額下降。”
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去年11月,美國通脹創下37年來最高水平,分別是能源(33.3%)和汽油(58.1%),食品上漲6.1%,肉類價格上漲是食品價格上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肉類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上漲也改變了美國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一些消費者說,他們減少了每周去超市的次數,以避免“花更多的錢”,通常一次買更多的罐頭蔬菜和水果,價格上漲很小,可以儲存很長時間。
“藥方”開錯了10億美元?
白宮還強調,拜登將撥款10億美元擴大中小企業的獨立加工能力,包括為獨立農場提供3.75億美元貸款,為肉類加工商提供2.75億美元的額外貸款,為小型加工廠提供1億美元的檢驗檢疫和1億美元的肉類加工行業人員培訓。
白宮當天的聲明和計劃受到肉類行業的質疑和批評。泰森食品回應說,肉類價格的上漲是由全球疫情和極端天氣引發的。
在去年11月的一篇分析文章中,白宮指出,疫情期間,肉類包裝廠的利潤增長了300%。對此,北美肉類研究所所長伯茨(JuliePotts)他說,白宮的評估“奇怪而誤導地整合了他們研究的數據,但沒有提到生產成本、燃料成本、供應鏈困難和勞動力短缺的增加,這些因素是肉類零售價格上漲的真正原因。”
白宮前國家經濟顧問薩默斯(LarrySummers)此前曾警告拜登政府,2021年的支出計劃將導致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薩默斯批評政策制定者將“反壟斷”措施作為解決商品價格上漲的辦法。“壟斷可能導致價格上漲,但沒有證據表明,過去一年壟斷增加,壟斷加速了通脹。”他說。
莫頓,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經濟學家(FionaMorton)據說,白宮的相關計劃,如補貼獨立的肉類包裝廠,“除非新制造商迅速加入市場,否則今年不太可能改變消費者的價格。”莫頓說,白宮的相關措施可能會讓大型肉類加工商“重新考慮”他們的定價,并向工人和農民支付報酬。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克羅茲,分析師(DonClose)據說大型肉類加工廠價格上漲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疫情發生前,肉類加工廠的初始工人工資為每小時14.5美元。但目前最低工人工資已經漲到每小時22美元。因此,大多數肉類加工廠都面臨著工人嚴重短缺的問題,這與壟斷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