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瀉怎么辦?醫生的建議
腹瀉主要是由感染、疾病、感冒等原因引起的腸道炎癥。當液體通過小腸和結腸時,由于腸粘膜的炎癥反應,水分在吸收前排出,也稱為急性胃腸炎。腹瀉在醫學上有嚴格的定義。一般認為大便次數每天超過3次;糞便量每天超過200克;糞便含水量超過85%。上述三種情況中的一種稱為腹瀉。
急性腸胃炎常伴有哪些癥狀?
主要癥狀有:
疼痛:即腹痛,主要在上述腹部和肚臍周圍,疼痛的性質主要是痙攣性絞痛。如果是右上腹部疼痛,也需要檢查是否有膽囊炎,如果是右下腹部疼痛,懷疑是闌尾炎。
腹瀉:腹瀉。
嘔吐:即嘔吐。
熱:當細菌和病毒感染時,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
腹瀉發展到什么程度會有致命的危險?
脫水:大量嘔吐和腹瀉可導致脫水,嚴重時可導致低血容量休克。脫水有一些典型的信號,如反復腹瀉和嘔吐,導致眼睛周圍有點凹陷,或每天只排尿一次,尿量少,顏色深,上述情況必須及時補充液體,去醫院及時治療。
鉀流失:大量嘔吐和腹瀉也會導致大量電解質流失,導致體內電解質紊亂。鉀離子流失會導致低鉀血癥、疲勞、疲勞,甚至嚴重的惡性心律失常,危及生命。
大出血、腸穿孔:部分患者合并嚴重膿血便或血便,引起大量消化道出血,也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腸穿孔。
感染性休克:由嚴重細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休克也是危險信號之一。
腹瀉脫水,靠什么補液?
臨床上,當患者嘔吐腹瀉后仍可飲用時,一般建議補充口服補液鹽。配制600毫升左右的水后鈉含量為1.75克,鉀含量為0.75克,這是功能性飲料無法比擬的。功能性飲料含有一定量的鉀、鈉、鈣、鎂等電解質,用于補充運動過程中大量出汗和流失的電解質,但不能補充急性胃腸炎脫水時的水和電解質。此外,一些功能性飲料含有碳酸,容易引起腹脹等不適,引起胃痙攣甚至嘔吐;有些糖含量高,容易導致腸道滲透壓升高,加重腹瀉,不適合此類患者。
如何自配補充液?
混合服用500毫升水或米湯,加上兩平勺糖和半平勺鹽。建議癥狀嚴重的及時就醫。
腹瀉患者在飲食上應該注意什么?
急性期:胃腸粘膜處于急性炎癥期,主要是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一般主要是清流食品,少量多餐。清流食品包括:米湯、面湯、薄蓮花粉等。
緩解期:急性炎癥基本控制,腹瀉次數減少,但胃腸功能仍弱于一般情況,如果飲食不當,仍能加重腹瀉。因此,緩解期主要是少渣、低脂半流質食物或軟食物,如米粥、爛面條、面條、蛋湯、軟面包、山藥湯等。
恢復期:腸道功能基本恢復,逐漸向正常飲食過渡,但應避免油炸、辛辣食物。
無論是急性期、緩解期還是恢復期,都要避免脹氣食物,如牛奶、豆漿等。;不要吃冷的和不可消化的粗纖維食物(芹菜、韭菜等。);此外,還需要避免油炸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