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表示,電信運營商最近的股價上漲主要受到“中國特別估值”和“數字經濟”的催化。運營商在“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元素”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無論是國家云建設的加快、AIGC應用場景的擴大還是數據資產定價體系的完善,運營商都有望獲得核心效益。
她還指出,增長預期和利潤率的提高使得電信運營商在這一輪特估市場中表現出色。
隨著“數字經濟”頂層設計的引入,GhatGPT引發了人工智能創新的趨勢,市場對整個社會流量計算能力的需求有望增加。作為中國計算能力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力量,三大運營商未來可能會有更好的長期增長。
此外,運營商預計今年將迎來更好的投資周期,運營商的資本支出預計將開始下行階段。每個家庭的下降速度可能會有所不同,但作為一種長期趨勢,未來的利潤率將進一步開放。
首先,在行業層面,大多數中央和國有企業分布在傳統行業,大多屬于公共事業、環境保護等公益屬性較強的領域。新興增長業務比例相對較低,業績增長勢頭相對較弱,業績周期性較強。在盈利能力方面,國有企業承擔了更加艱巨的“社會責任”,可能存在創新和風險承擔能力有限、經營決策效率低下等問題。在業務結構上,國有企業往往規模大,業務布局廣泛,導致資源分配分散,業務重點不夠。
在激勵機制方面,國有企業可能存在激勵方式單一、中長期激勵不足、激勵手段創新不足等問題;這些可能對提高盈利能力有一定的限制。當市場對其盈利能力和增長不樂觀時,這些企業的估值折扣可能會很高。
投資者層面的外部因素也影響了中央和國有企業的估值。一方面,由于國有企業的特殊性,中央和國有企業與資本市場的溝通渠道不夠順暢,導致市場對中央和國有企業業務信息的掌握有限,使投資者對國有企業的治理和經營存在疑慮,對中央和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的價值認可存在一些不足和偏差。
另一方面,對于中國上市公司,特別是中央國有企業,如果投資者直接應用西方估值理論、方法和模型,可能存在局限性。中央國有企業承擔了重要的社會責任,而傳統的西方估值體系并沒有很好地衡量這種積極的外部性。
在投資策略方面,袁稻雨和黃志都認為,中國特別估值市場將形成中長期投資機會。袁稻雨指出,中國特別估值市場在政策實施、外交事件驅動水平、中央和國有企業業績改善預期等方面都有足夠的可持續支撐。
黃志表示,隨后的國有企業價值重估市場的可持續性仍來自三個方面。首先,從資產特征的角度來看,隨著資產回報預期的下降,高股息和低估值股票資產的相對收益優勢增加,高股息和低估值資產主要分布在金融、周期和建筑業。
黃志指出,中國特別估值的核心投資邏輯是中央和國有企業的價值重估,包括低估值中央和國有企業的估值修復,以及在國有企業改革背景下提高中央和國有企業整體業績帶來的利潤預期改善機會。